圖片來源:網絡
出品 | 搜狐財經
作者 | 張瑩
(相關資料圖)
在問及“這是否是華為的車”時,AITO問界體驗中心的工作人員回答是“是”。但在問及“這車是否是華為造的”時,工作人員給出的回答則是“不是華為造的,是賽力斯制造的”。
這是發生在7月4日下午AITO問界體驗中心的兩則對話。
當日,搜狐財經走訪了三家AITO問界體驗中心。這三家體驗中心均為華為門店,店內都擺放著一輛問界M5及一輛問界M7。
近日,華為汽車業務的動作頻頻,先是將問界商標收入囊中;又和賽力斯共同決定成立“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”,自7月1日起全面負責營銷、銷售、交付、服務、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。
反復強調不造車的華為,造車參與度再次加深。
對于“華為不造車”,華為常務董事、終端BG CEO、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近日給出了新的解釋,“華為不造車的意思是不單獨造車,而是和車企聯合造車?!倍饲?,華為的說法是“華為不造車,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”。
以問界之名行華為之實
實際上,關于華為到底造不造車的爭論由來已久。華為方面的說法始終是“不造車”。
就在3個月前,因為在問界前面加上“華為”的標識一事,華為內部“造車派”和“不造車派”的爭論被擺上臺前。
“不造車”陣營的華為副董事長、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暗指余承東,“有些部門、個人、合作伙伴在濫用華為的品牌,這件事情一直在查處過程中,華為30多年構筑的品牌不會被濫用。華為沒有造車,也沒有任何品牌的車?!?/p>
當日晚間,“造車派”的代表余承東,在內部論壇心聲社區一條3年前的帖子下留言:“這個時代變了,這只會讓我們更加艱難!若干年后,大家都會看明白的!留給時間去檢驗吧!”
雖然“華為不造車”,但華為在車業務上的腳步從未停止。
在提及問界M5及問界M7兩款車和華為的關系時,三家體驗中心的工作人員均提到了問界商標的歸屬權。
“只要是問界這個品牌就全是華為的,您可以在商標網上去查,問界這個品牌歸屬誰一查就知道了?!薄癆ITO這個品牌就是賽力斯跟華為聯合打造的,但問界商標現在歸華為?!?/p>
6月6日,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將“問界”商標(12類)轉讓、移轉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申請已經核準。據了解,第12類商標主要覆蓋汽車和各種運載工具,包含汽車、電車、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等。
對此,華為方面回應稱,“華為不單獨造車,和車企一起造好車”沒有變化。
對于華為將問界商標收入囊中,外界不少觀點猜測,問界或將成為合作車型的統一命名方式。
體驗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談到,“問界的車的商標現在歸屬權已經是華為。華為跟賽力斯合作之后還會跟奇瑞、江淮合作,也叫問界,名是始終不變的?!?/p>
當然,用問界名字可以說是余承東退一步的選擇。此前,余承東的想法是讓華為問界成為一個生態品牌,“讓消費者選車的時候不會很困惑?!?/p>
余承東進一步稱,到時候車都出來是不同的品牌,華為去做營銷、服務、零售很復雜,投入成本很高,希望能采用一個共同的元素和共同的品牌來使用。
不過,“公司領導有不同的意見,所以出了個文件,把這華為給取消了?!?/p>
近日,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還申請注冊“WENJIE”圖片商標,國際分類為科學儀器、建筑修理。此外,該公司還申請多個“HARMOTOR”圖片商標,國際分類為科學儀器、廣告銷售、運輸工具。目前,上述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。
這些圖片商標形狀相差不大。這一圖形也因此被認為可能是問界相關LOGO。
華為造車參與度再深一步
賽力斯在和華為合作的過程中是什么角色?AITO問界體驗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直白地說,“賽力斯負責生產環節,你只要用代工的意思理解就懂了?!?/p>
該華為門店擺放的展示屏上展示了生產環節中雙方的明確分工:華為的工業設計、工程技術、系統軟件、鴻蒙生態、質量品控 + 賽力斯的整車制造、工業4.0智慧工廠=問界AITO。
正如前述工作人員所言,賽力斯在和華為合作的過程中一直被外界視為“代工廠”。當然,華為及賽力斯雙方均從未認可“代工關系”。
據了解,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中,華為主要負責研發、設計、銷售等環節,賽力斯則主要負責生產、交付和售后。不過這一分工疑似出現變化。
近日,一則“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致全體伙伴信”在業內流傳。
信上顯示,賽力斯汽車與華為共同決定成立“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”,自7月1日起全面負責營銷、銷售、交付、服務、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。
隨著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的成立,華為造車的參與度還深入到了其他環節。AITO問界的含華量再次提高。
據媒體報道,華為方面回應稱,成立工作組與雙方話語權無關,整體旨在提升問界客戶服務體驗,完善渠道服務相關管理。
在智選車模式下,華為如何受益?
據AutoReport汽車產經報道,華為內部人士透露:智選模式下,華為與賽力斯的分成比例為1:9;在華為的10%分成中,8%是華為渠道的營銷費用,2%則是技術授權費用。
2022年,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的毛利率13.14%。如果上述報道中的分成比例指的是整車利潤,賽力斯則有錢可賺;如果是指AITO問界定價的10%,賽力斯的盈利空間則非常有限。
這一說法并未被證實,但可以確定的是,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以AITO問界入駐華為門店為例,賽力斯就需要向華為支付一筆營銷費用。這筆費用也拖累了賽力斯的利潤水平。
2022年,賽力斯銷售費用增長了35.4億元,達到48.2億元,同比增長了276.55%。彼時,搜狐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賽力斯董秘辦,接線工作人員表示,“他(華為)的門店肯定不會免費給我們用,我們要支付他(華為)銷售服務費的?!?/p>
2022年,華為首次披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營收,為20.77億元。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,華為已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,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的規模。
智選車模式當道,打造生態品牌
浙商證券在2022年12月的一份研報中指出華為“不造車”的原因:在領導地位形成之前,“不造車”是華為贏取傳統車企信任的基礎,也是其自身業務的“設界”,圍繞其自身優勢以及智能汽車利潤最豐厚的智能硬件、操作系統、技術標準深挖護城河,逐步構建領導地位。
近期,華為對“不造車”有了新解釋:不單獨造車。
余承東在6月9日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稱,“華為不造車的意思是不單獨造車,而是和車企聯合造車。華為要跟車廠一起優勢互補,組合,構筑力量與優勢?!?/p>
據了解,華為與車企合作的方式包括三種:零部件模式、Huawei Inside模式、智選車模式。
其中,零部件模式是指,作為零部件供應商,向車企提供標準化的零部件;Huawei Inside模式是指,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;智選車模式之下,華為參與汽車的產品設計、產品體驗、產品營銷、產品渠道、零售營銷等各個方面,問界M5、問界M7便是智選車模式下的產物。
AITO問界也成為智選車模式的一張名片。
2022年,AITO問界累計交付超過7.5萬臺,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殺出的一匹黑馬。
中信證券研報評價稱,2022年,賽力斯與華為推出的智選品牌AITO問界月銷最高破萬,全年交付量7.6萬臺,是首個智選模式跑通的合作品牌。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成功,吸引到奇瑞、江淮等企業紛紛加入智選模式。
與此同時,Huawei Inside模式卻日漸式微。
到了2月份,有消息稱,主導HI模式的華為車BU COO、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已被停職,主導智選車模式的余承東將獨掌智能車業務。
上半年結束,在各個新能源品牌曬出半年度的成績單時,AITO問界卻在此時失聲了。截至目前,AITO汽車仍未公布問界6月份銷量。
不過理想汽車曾披露,問界6月1日至6月25日銷量為0.32萬輛。據此,問界日平均交付128輛。如最后5天延續這一銷量趨勢,問界6月銷售約3840輛。這一成績算不上優秀。
近日還有報道稱,華為智選車業務計劃建設專門的汽車銷售門店,以銷售華為智選車生態聯盟的車型。這些門店將與當前的手機賣場有所不同,旨在提供專門的場所展示和銷售華為智選車的車型,其中包括已在售的AITO問界系列以及計劃中的奇瑞、江淮、極狐等合作車型。
不造車的華為意在何處?用余承東此前在4月初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話來說,“本質是我們想做華為問界這樣一個生態品牌,來共同來打造一個系列化策略?!?/p>
隨著江淮、奇瑞等車企的加入,華為智選車的朋友圈日漸擴大。AITO問界作為華為智選車模式打出的第一張牌,其成敗也關系到智選車模式的未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